飞鹅岭遗址

遗址介绍


飞鹅岭遗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华南国家植物园西北侧龙眼洞区域,是广州地区首次发现的先秦时期遗址,也是“广州第一村”所在地。

飞鹅岭遗址:由多个山岗组成,是广州地区第一次考古发掘先秦时期的文化遗存。

广州第一村景观:再现了南粤先民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共生。

华南植物园:包含飞鹅岭遗址的华南植物园是一个集科研、科普、旅游为一体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园内有多个主题园区,如温室、中小学生物实践园等。

景点特色:

历史文化价值:飞鹅岭遗址是广州地区首次发现的先秦时期遗址,出土了大量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的文物,如双肩石斧、石锛、石矛、石凿等石器,以及印纹陶片、陶纺轮、陶网坠、玉环等,反映了华南先民对地理环境的适应能力及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华南植物园内植被丰富,环境优美,飞鹅岭遗址掩映在葱郁林荫中,游客可以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感受历史文化。

游览必到:

飞鹅岭遗址核心区:可以参观遗址的原始地貌特征和部分探方剖面。

广州第一村景观:了解南粤先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典故与历史:

飞鹅岭遗址的发现填补了广州地区先秦时期考古的空白,改写了广州城建史,将其前推2000余年。飞鹅岭遗址群包含飞鹅岭及周边13处山岗文化遗址,车陂溪支流贯穿其间。遗址地层堆积显示持续约2000年的人类活动痕迹,早期以渔猎采集为主,晚期出现原始农业迹象。发现的炭化稻谷标本为研究岭南稻作起源提供了关键物证。

游览价值:

历史文化研究价值:为研究岭南史前文化提供了实物资料。

科普教育价值:游客可以了解到广州地区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和自然环境适应能力。

休闲观光价值: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感受历史文化。


历史沿革


飞鹅岭遗址于1956年由中山大学地理系学生在野外考察时发现人工磨制石器和陶片,经考古确认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1956年华南植物园建园时将遗址核心区划入保护范围,禁止开发建设。2002年7月,包含朱澄墓在内的遗址区域被公布为第六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游览信息:

地点:华南国家植物园西北侧龙眼洞区域。

开放时间:华南植物园的开放时间为7:30-17:30,飞鹅岭遗址位于园内,可随园内开放时间参观。

门票价格:华南植物园门票价格为25元/人,老人和学生可享受优惠,飞鹅岭遗址无需额外门票。

交通方式:可乘坐地铁6号线至龙洞站,步行即可到达华南植物园,再前往飞鹅岭遗址。

预约方式:无需预约,但建议提前购买华南植物园门票。


遗址图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