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址介绍
广东贡院旧址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文明路215号,现存主要遗迹包括明远楼、中山大学天文台旧址、大钟楼等。此外,旧址上还有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州鲁迅纪念馆等。
景点特色:广东贡院是清代四大贡院之一,见证了科举制度的兴衰和广东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明远楼是广东贡院的最高建筑,也是现存唯一的遗迹,其“明远”二字取自《大学》“慎终追远,明德归厚”之句。
必到之处:明远楼是广东贡院旧址的核心建筑,是游客必到之处。此外,中山大学天文台旧址也是值得一游的景点。
典故与历史:广东贡院始建于南宋淳祐十年(1250年),后历经多次迁移和重建。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广东巡抚李士桢在今文明路与越秀中路交界一带重建贡院,此后多次扩建,至清同治六年(1867年),号舍多达11708间。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后,广东贡院被改建为两广优级师范学堂,后历经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国立广东大学、国立中山大学等沿革。
游览价值:广东贡院旧址不仅是科举文化的见证地,也是广东近代教育的发源地,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科举制度的严谨和广东近代教育的发展历程。
历史沿革
宋朝以前:广东科举考试没有固定场所,多在官衙、庙宇等地举行。
南宋淳祐十年(1250年):广东贡院始建,位于郡城东北二里,后毁于元末战火。
明宣德元年(1426年):广东贡院在城东北隅西竺寺故址重建,后因兵燹圮废。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广东巡抚李士桢在今文明路与越秀中路交界一带重建贡院。
清咸丰七年(1857年):贡院遭战火破坏,但明远楼独存。
清同治六年(1867年):贡院经多次维修和扩建,号舍多达11708间。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贡院号舍被陆续拆除。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两广速成师范传习馆改建为两广优级师范学堂。
民国十三年(1924年):孙中山在此创立国立广东大学。
民国十五年(1926年):学校更名为国立中山大学。
游览信息:
地点:广州市越秀区文明路215号。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馆),逢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和特殊情况除外)。
预约方式:免费参观,需携带身份证登记,发放纸质门票。
遗址图览